【大河報·大河财立方】(記者 丁倩 文 馬騰飛 攝影攝像剪輯)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百年,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關鍵之年。适逢“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節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強化黨建引領,促進黨史學習教育和推進國企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河南省政府國資委與大河财立方聯合推出“學百年黨史,促國企改革”系列策劃報道,大河财立方深入企業采訪調研,對話國企領導人,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相結合,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從5月31日開始,大河财立方 “學百年黨史,促國企改革”報道正式推出,通過大河财立方智慧全媒體矩陣、新華财經《豫财經》、河南省政府國資委官方微信等新媒體平台聯動傳播。今日推出系列報道之十五河南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崔凱專訪。
作為金融豫軍的新兵,河南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資産)全方位建立市場化機制,成為河南國企改革的标杆和典範,相關經驗被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專題刊文“點贊”。
如何在完全市場化的企業裡開展黨建?如何把黨建與企業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大河報·大河财立方記者帶着這些問題,對河南資産總裁崔凱進行了專訪,解碼河南資産市場化背後的“紅色引擎”。
黨建融入經營管理,
累計收購不良資産超500億元
作為地方金融環境“穩定器”和區域經濟發展“助推器”,河南資産不斷打造自己黨建工作的新理念。
“成立之初,河南資産便将黨建工作作為引領公司發展的核心抓手,堅持黨的建設、法人治理、經營發展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将黨建工作融入公司的全方面。”崔凱以每周召開“三個一”會議為例,稱通過一次黨課、一次業務培訓和一次周例會,全體員工輪流走上講台,講述“精神的追尋”系列黨史學習教育課程,系統探尋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的精神密碼,從中汲取公司向上發展的精神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将黨建與業務深入融合的同時,河南資産也在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探索。
“在學習繼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基礎上,河南資産組織員工深入讨論,形成《河南資産共識》,以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理念為引領,激發員工幹事創業的激情。”在崔凱看來,黨建和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河南資産的凝聚力,使得擔當使命責任的基因在公司落地生根,有望通過企業文化實現傳承。
黨建強,企業興。實踐證明,在黨建的驅動下,企業内生動力不斷被激活。
據悉,河南資産從拿到“準生證”那天起,所有工作均圍繞“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國企改革、助推産業轉型”三大使命進行,這也是省政府批準成立河南資産的初衷。
圍繞三大使命,河南資産依托豐富的業務資質和業務平台,以及資産收處、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投資投行等綜合金融服務手段,取得了頗受業界矚目的成績。
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河南資産聚焦不良資産主業,累計收購不良資産超500億元,在全省同業中位居前列。例如,截至2020年底,河南資産累計收購20家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産包,有效減輕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壓力。聯合産業資本和社會資本,推動周口、許昌等一批問題樓盤項目盤活重生。
服務國企改革方面,河南資産和央企、金融機構廣泛對接合作、引資入豫,累計落地8單市場化債轉股項目,總規模達400多億元。開展降杠杆工作的同時,河南資産也在推動優質國企混改上市方面持續發力。例如,引入徐工集團、大族控股、招商證券等戰略投資者,幫助鄭煤機完成混改,成為河南首個省屬骨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案例。創新解決麥斯克電子上市前的增資問題,目前麥斯克電子申請的創業闆IPO已獲受理。
助推産業轉型方面,河南資産堅持新興産業培育和傳統産業升級并舉。例如,搶抓國家支持半導體發展的機遇,布局了中微、拓荊、燦芯、屹唐、肯發等産業鍊頭部企業,其中中微公司已在科創闆上市。牽頭組建6億元綠色發展基金,引導神火集團90萬噸電解鋁産能向資源大省雲南轉移。
全方位推進市場化,
打造國企改革新标杆
優異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全方位市場化的活力支撐。河南資産經過創新探索,給出自己在國企推行市場化改革方面的經驗。
河南資産的市場化基因,在誕生之初已經種下。據了解,河南資産設立的批複文件上明确提出“股權多元化、機制市場化”“不設置行政級别,采用市場化方式獨立運作”等市場化原則,成為河南資産後續開展市場化探索的起點。
“雖然我們是省級資産管理公司,但我們不設置行政級别,上至董事長下到普通員工都是辭去原有身份級别,作為職業經理人參與市場化選聘,徹底打破了‘鐵飯碗’。”崔凱告訴大河報·大河财立方記者。
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保證了經營團隊的精幹高效。據了解,河南資産的員工主要通過“獵頭推薦+背靠背了解+多輪面試+專家評審”的方式,定向從本地及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擇優選聘。員工配置上堅持業務導向,前台業務部門和中後台職能部門員工比例為7:3,前台業務部門“加人加任務”,中後台職能部門“加人不加薪”。
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市場化成功的關鍵,河南資産用實際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據介紹,為貫徹激勵約束機制,河南資産建立了兼顧正向和反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正向激勵方面,建立與利潤挂鈎的薪酬提取機制,實行“低工資、高績效”的薪酬結構,允許“員工薪酬高過董事長”,實現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激勵目标。反向激勵方面,建立嚴格的出險倒扣機制,高管和項目團隊按照風險敞口比例倒扣個人薪酬,激勵團隊提高項目質量和風控水平。
有了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能否真正落實到位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崔凱稱河南資産的績效考核不是走過場,而是真刀真槍的進行,根據考核結果真正實現“職務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機構能設能撤”。
一組數據直觀印證了河南資産考核的嚴格。三年多來,河南資産累計有24人次升級,20人次降級,3個部門總經理因未完成任務被免職,2個部門因未完成任務被撤并。
建設三大品牌業務,
打造國際視野的新型資管機構
“十三五”期間,河南資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跨越,展望“十四五”,面對千帆競渡、百舸争流的資管行業變局,河南資産如何取得發展先機?
“河南資産的健康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地方經濟相融共生。”對于“十四五”的發展目标,崔凱了然于胸,河南資産将緊緊圍繞“三大使命”,着力建設“三大品牌”業務,努力做到“四個提升”,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資産管理機構。
記者了解到,三大品牌業務一是“雪中送炭”,打造另類資産管理業務品牌。以不良資産為切入點,把能夠市場化運營的問題資産、問題企業作為業務對象,按照整合資源、提升價值、以退定投、反向收購等思路進行操作實施,做優做強另類資産管理業務。二是“錦上添花”,打造資本運營品牌。通過VC、PE、IPO、大宗交易、定向增發、并購重組、基金管理等投行業務,按照資本運營思維,引導省内傳統産業轉型和新興産業培育,打造特色投資投行業務。三是“融智賦能”,打造輕資本服務品牌。通過破産管理、财務咨詢、專項顧問、管理咨詢、托管重組等業務,為各類機構和企業把脈問診。
“通過三大品牌業務發展,河南資産将構建人才、産品、平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生态圈,實現資産質量提升、專業能力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和企業形象提升的目标。”崔凱說。